崔燕 刘鹤 罗岩 刘可欣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北京,100032


摘要:“十一五”以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量呈递增趋势,2021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36541.50万吨,较2006年增加256.19%;主要类别再生资源的回收价值总体增加,2021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价值达13521.20亿元,较2006年增加459.02%。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转型的步伐也逐渐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愈加完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互联网与回收模式深度融合。未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将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园区化发展将成为大势所趋,龙头企业将持续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再生资源产业;回收利用;产业规模;产业转型升级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Industry 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CUI Yan, LIU He, LUO Yan, LIU Kexin

(China National Resources Recycling Association,Beijing 100032,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recycling industry of renewable resources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The scale of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industry continues to expand.The total weight of major categories of renewable resources has increased.In 2021, the weight of major renewable resources recovered was 365.415 million tons, an increase of 256.19 percent over 2006.The value of major categories of renewable resources has increased .In 2021, the value of major renewable resources reached 1.35212 tr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459.02% over 2006.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scale, the pac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s also gradually accelerating.The recycling system of renewable resources has been improved.There has been a marked increase in industry concentration.The Internet is deeply integrated with the recycling model.In the future,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industry will move towards the roa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dustrial parks will become the general trend. Leading enterprises will continue to help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resourc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scale of industry;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作者简介:崔燕(1977),女,黑龙江,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再生资源产业政策与标准制定。



再生资源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再生资源回收又是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资源总量上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量却是贫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对缓解资源短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发展再生资源行业,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可以有效减轻环境承载压力。
“十一五”以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

一、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一)回收量稳步上涨

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主要品类有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电器电子产品以及报废机动车。2006~2021年,我国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呈递增趋势。2021年主要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36541.5万吨,同比增加2.21%,较2006年增加256.19%1-9

图片

2006年到2021年,我国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纵观“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三个时期再生资源回收情况,年均回收量实现巨大突破。“十二五”时期年均回收量为22890.60万吨,较十一五时期增加84.34%。“十三五”时期年均回收量突破3亿,达到30310.04万吨,较“十二五”时期增加32.41%,较“十一五”时期增加144.09%

图片

“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共计62087.60万吨,年均12417.52万吨。2010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14702万吨,较2006年的10259.1万吨增加43.31%,年均增加10.83%。“十一五”期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07年、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1.60%6.98%9.62%以及9.49%

图片

“十二五”期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量实现了新的突破。五年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共计114453.00 万吨,年均22890.60万吨。2015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23609.50万吨,较2011年的22736.60万吨增加3.84%,年均增加0.96%。“十二五”期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呈先降后增趋势。2012年回收总量同比降低2.40%2013~2015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逐年递增,分别同比增加0.95%4.96%以及0.41%

图片

“十三五”期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的回收量持续增加。我国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共计151550.19万吨,年均30310.04万吨。2020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量为35752.10万吨,较2016年的24270.40 万吨增加47.31%,年均增加11.83%。“十三五”期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分别同比增加10.29%14.76%10.81%以及5.03%

图片

(二)回收价值大幅提高

2006~2021年主要品类再生资源回收价值如下图所示,其中涵盖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电器电子产品以及报废机动车。2006~2021年,我国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价值总体增加。2021年主要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价值达到13521.20亿元,同比增加35.05%,较2006年增加459.02%2006~2021年之间的年均增长率为30.60%1-9。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效益在2006~2021年间实现了快速增加。

图片

纵观“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三个时期再生资源回收情况,年均回收价值实现巨大突破。“十二五”时期年均回收价值达到6507.01亿元,较“十一五”时期增加71.02%。“十三五”时期年均回收价值达到8157.6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加25.37%,较“十一五”时期增加114.40%

图片

“十一五”期间,主要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价值实现大幅提升。五年间的回收价值共计19024.45亿元,年均回收价值为3804.89亿元。2010年回收价值达到5022.30亿元,较2006年增长107.64%,年均增加26.91%。“十一五”期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价值呈逐年递增趋势,2007年、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的增长率分别为32.78%23.13%11.71%以及13.69%

图片

“十二五”期间,主要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价值有所下降。回收价值共计达到32535.03亿元,年均回收价值为6507.01亿元。2015年回收价值达到5098.20亿元,较2011年下降33.43%,年均下降8.36%。“十二五”期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价值基本上呈现递减趋势,2012年、2013年以及2015年的降低率分别为8.07%9.64%以及20.04%2014年较上年有小幅增长,增长率为0.22%

图片

“十三五”期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价值实现大幅增长。回收总值共计为40788.10亿元,年均回收价值为8157.62亿元。2020年回收价值为10011.80亿元,较2016年增长72.25%,年均增加18.06%。“十三五”期间,主要类别再生资源回收价值呈现递增趋势,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8.84%15.03%3.69%以及12.40%

图片

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我国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再生资源回收队伍,但是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实力弱、技术设备老化等问题。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税收及相关金融政策的支持下,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设备先进、分拣加工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近些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已经基本摒弃了过去那种“收进来,卖出去”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分离提取技术,部分企业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加快了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化步伐。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完善。一是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原则,逐步演变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回收体系。国家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公共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财政补贴机制。二是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以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回收利用基地)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回收网络。目前回收网络已初具雏形,建立起拥有现代回收方式、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回收网络、良好的分拣与处理、规范化管理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集散市场提升了功能,发挥了集聚效应。逐步将原有功能单一的交易市场升级为交易、加工、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市场,初步实现了集约经营,有利于产销衔接和再生资源的集聚流通。
2.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一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兼并重组。依托龙头企业整合回收网点,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配置,提升技术装备,规范管理,优化产品结构,竞争力不断提升。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都是通过收购、兼并来扩大在再生资源领域的布局。二是生产端向原料端逐步延伸。大型企业积极向下游加工制造领域延伸,扩大产业链,实现跨界转型,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天能、超威、骆驼、南都等上市公司进入再生铅行业,江西铜业、云南铜业、驰宏锌锗等原生金属生产公司积极投资再生资源领域。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垂直整合带来的成本优势也愈发凸显,并将行业发展引领到一个新的层次。
3.“互联网+”回收模式被广泛应用。“十一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开始“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十二五”期间,随着互联网思维日益渗透,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不断得到发展。“十三五”期间,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通过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产品以及废弃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资源,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4.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商务部积极配合城乡住房建设部推动生活垃圾清运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衔接工作,支持部分省市开展两网衔接试点工作,探索上游分类、中游运输、下游处理的系统工程。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机制运行下,多个省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或公共场所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与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两网衔接”。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行业效益低迷。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而且伴随着深刻的结构变化、发展方式变化和体制变化,受此影响,再生资源回收难、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表现突出,企业利润持续下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国内钢铁、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同时,面临融资困难,销售不畅等压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表现出技术设备更新缓慢以及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行业整体疲软。由于再生资源来源广泛、回收路径复杂,目前国内回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再生资源分拣仍由人工进行粗略分类,不同类型、不同系列原料难以有效分离,下游企业利用过程仍需要花费人力和资金进行预处理,造成回收环节成本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另外,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普遍存在账期长、压货等情况,中小型回收企业融资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现金流极易断裂,缺乏知名度,缺少抵押物,融资难、信贷难成为众多回收企业发展的一大痛点。
2.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自设或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研发机构数量很少,研发能力不足。在产学研的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很多企业都处于有制造创造的状态,同时,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技术设备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国内的技术、设备质量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以手工为主进行回收分选,需要转变为以自动化或人机混合的半自动化回收分选模式,实现行业从劳动力密集型转为技术资本密集型,缩小与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的差距。
3.低值再生资源回收困难。废玻璃、废塑料膜、废木料、废复合包装等低值再生资源在垃圾总量中的重量占比约为30%。低值再生资源利润低、成本高,导致投售者和回收者收集、交售的积极性不高。市场自身又很难对低值再生资源发挥调节作用,大多数企业仍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回收体量。因此,低值再生资源回收难仍是国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四、前景展望

全球经济形势虽然复杂,但积极因素依然很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产能逐步出清,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等新动能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经济运行继续呈现稳定性增强、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的态势。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环保限产力度加大,进口政策调整,未来再生资源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大,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形势大好。
行业将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十四五期间,再生资源企业将迎来诸多发展机遇。国内再生资源市场需求旺盛,拥有完善回收网络和渠道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握有议价权。由于国内再生资源货源紧张,随着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新政策的实施,一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一方面在国内完善自有的回收网络,另一方面在国外建厂直接获得原料控制权,提高价格控制力。国内再生资源将逐步替代国外固体废物,专业化、自动化分选处理、加工利用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发展迎来新契机。进口收紧,加之国内环保严查,对龙头企业和有实力的跨界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行业话语权将会利好。预计未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并购将继续增加,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回收行业的结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创新发展的脚步也将进一步加快。
园区化发展将成为再生资源产业大趋势。2005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批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涉及22个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从2006年起,商务部在全国开展回收体系试点工作,共组织了55个试点城市,支持了91个大型回收利用基地建设。2010年至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开展了439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明确提出七化建设标准,标志着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开始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政府这些重大举措,促进了以产业链循环衔接、环保集中处理、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园区模式。这种园区模式将成为再生资源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主要形态。今后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将继续朝着园区化方向发展。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及结构优化的需求推动下,传统有色金属等产业及再生产业集聚区将延伸、优化产业链条,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龙头企业竞争力将逐步增强。近年来,互联网介入再生资源回收领域,装备技术升级改造加快,新环保法颁布实施,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小型企业原有的渠道优势逐渐削弱,经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为行业提供了大量并购机会。在兼并重组浪潮中,格力电器、格林美等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范围逐渐丰富,经营范围拓展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塑料、废钢铁、报废汽车、废电池等品种的回收利用,处理方式由分拣、初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延伸。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格林美等上市公司将目光投向海外,越来越关注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专利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格林美已经拥有300余项专利,并参与制定了1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随着再生资源龙头企业经营业务逐步扩张,行业迎来兼并重组浪潮,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
图片


参考文献

1.中国造纸协会中国造纸工业2021年度报告[R].  2022

2.中国造纸协会中国造纸工业2020年度报告[R].  2021

3.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R].  2022

4.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12[M]. ISBN 978-7-5047-4789-1, 2013

5.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7[M]. ISBN 978-7-5047, 2017

6.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8)[R]. 2019

7.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9)[R]. 2020

8.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0)[R]. 2021

9.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1)[R]. 2022